安溪鐵觀音

鐵觀音原是茶樹品種名,由於適製烏龍茶,其成品遂名為鐵觀音。並列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。採用半發酵方法製成,有「重如鐵、美如觀音」之美稱。其天性嬌弱,產量不大,便有「好喝不好栽」的說法,也更加名貴。明代《安溪縣志》有「常樂、崇善等裡貨(指茶)賣甚多」的記載。說明安溪唐代已盛產茶。古人亦云:「烹來勺水淺杯斟,盡不餘香舌本尋;七碗漫誇能暢飲,可曾品過鐵觀音」。評茶專家稱之「天真味」、「聖妙香」為「觀音韻」。至於獨特的「觀音韻」何解?至今茶人尚未能解說清楚,只得留待後人品斷,這也正是安溪鐵觀音之魅力所在。
鐵觀音原產於福建安溪縣西部的「內安溪」。其產區群山環抱,常年雲霧瀰漫,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。於西北有閩中大山為屏障(海拔800多公尺)阻擋冬季乾燥寒風侵襲,東南臨台灣海峽,在海洋性氣候的影響下,氣候溫暖,雨量充沛(年均氣溫為15~18.5度,年降水量170~1900毫米),相對濕度78%左右。土壤大部份為酸性紅壤,有機物含量豐富,享盡天時地利,乃生產優質茶樹的好地方。生產出優質的鐵觀音茶必須具備純種茶樹與良好的土壤、氣候環境中,缺一不可。
另外形成優質茶葉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採製技術。關係著茶葉外形及內質的差異。安溪鐵觀音技藝精巧。一年四季採製,以春茶最好。秋茶次之,香氣特高,俗稱秋香,但湯味薄。摘採時要做到「五不」,即不折斷葉片、不折疊葉張、不碰碎葉尖、不帶單片、不帶魚葉和老梗。生長地不同的茶樹鮮葉要分開,特別是早青、午青、晚青要嚴格分開製造,以午青品質為最優。
鐵觀音茶製造過程中先進行「日光萎凋」,斟酌日照溫度和風力,決定茶菁初次「消水」程度。適度後繼續行「室內萎凋」,使茶菁持續「消水」,隨著消水狀態,時而「翻菁」、「弄菁」,促進發酵。茶香氣由「菁臭」轉「花香」與「果香」。緊接進行高溫炒青,迅速制止氧化作用,固定做青階段色、香、味內質,以便反復揉烘(以布包茶葉揉捻,放入「文火」慢慢烘焙,使形狀逐漸彎曲緊結)。如此茶中成分隨溫度轉化其香與味,經多次沖泡仍有回韻。鐵觀音其香氣不只是因發酵程度不同而有變化,如地質、布包團揉、季節、烘焙都是影響要因。
成品茶將分成內質與外形來欣賞。內質:香氣濃郁持久,音韻明顯,帶有蘭花香或生花生仁味、椰香等清香味;外形:條索肥壯、枝心硬,枝頭皮整齊,葉大部分向葉背捲曲,色澤烏黑油潤,砂綠明顯。具有蜻蜓頭、螺旋體、青蛙腿、砂綠帶白霜四大特點。

安溪鐵觀音茶沖泡方式

使用陶製小壺、白瓷小盅,先用沸水燙熱,裝入相當於二分之一壺的茶葉,沖以沸水,即有一股殊香撲鼻,正是「未嘗甘露味,先聞聖妙香」。沖泡後湯色金黃濃艷,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。感茶湯醇厚甘鮮,韻味無窮。好比陸游「舌根常留甘盡日」的詩句如此深長。品飲可從「觀形、聽聲、察色、聞香、品韻」入手,辨別茶葉優劣。由於萎凋和發酵程度輕,製茶過程茶多酚類物質損失較少,所以味濃耐泡、鮮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