凍頂烏龍茶

凍頂烏龍茶俗稱凍頂茶,是台灣知名度極高的茶,素有「北包種,南凍頂」之稱。並被譽為台灣茶中之聖,列為台灣十大名茶之ㄧ。最早是凍頂山一帶茶農,以甕裝茶販售,又有「凍頂甕裝烏龍茶」之稱。凍頂烏龍茶是目前本省名氣最響亮,同時也最受消費市場青睞的茶類,凍頂烏龍茶屬部份發酵茶類當中的一種,實際上應屬「半球型包種茶」,然而長久以訛傳訛的結果,大家普遍誤以為凍頂烏龍茶為「烏龍茶」。為何成為如此受歡迎的茶類,讓我們深入了解認識。
「凍頂」為地名,指台灣南投縣鹿谷鄉「麒麟潭」邊的「凍頂山」,據說是因為先民早期無鞋可穿,寒冬必須「凍著腳尖上山頂」而得名。凍頂茶由青心烏龍或軟枝烏龍茶種栽種而成,故又稱凍頂烏龍。凍頂烏龍是介於綠茶(無發酵)與紅茶(有發酵)之間的青茶類半發酵茶,又因製作過程經過布球揉搓(又稱團揉),結成半球型,另稱半球型包種茶。凍頂山海拔400~800公尺之間。丘陵地形,年平均溫度25度。因此氣候涼爽,雨量充足,土壤肥沃且日照溫和,晝夜常有雲霧籠罩,成為最佳生產優良茶的環境。此地的土質含有豐富之濕氣及石灰質使其生產之茶葉優越異常。
凍頂烏龍茶隨季節不同生產春、夏、秋、冬茶四種,而以春、冬品質最佳。製造過程中,依焙火程度不同,又有清、熟茶分別,風味各不相同。典型凍頂茶採收成熟度較高的對口芽,萎凋及攪拌程度較重,發酵程度亦足,有「糯米香帶花香」之說法。依據發酵程度(做青程度)的不同有輕度發酵茶(約20%)似綠茶,具有清香、中度發酵茶(約40%)茶香較濃烈和重度發酵茶(約70%)似紅茶,具有甜香之分。
凍頂烏龍茶採摘在晴天上午十時至下午三時間,並開始製造,經過日光、室內萎凋、攪拌、殺菁、揉捻、初乾、團揉、再乾,完成粗製茶,然後檢莖、分級、炭焙、包裝而成為供應市場的精製茶。 過程獨特於烘乾後,需再重複布包成球狀揉捻,使茶成半發酵半球狀,稱為「布揉製茶」或「熱團揉」。為製造凍頂茶獨特的「中國功夫」技藝。凍頂烏龍茶與一般茶不同之處,乃因至今仍保留手工製作的風格。茶葉展開,有青蛙皮般灰白點,葉間捲曲成蝦球狀,葉片中間淡綠色,葉底邊緣鑲紅邊,稱為「綠葉紅鑲邊」或「青蒂、綠腹、紅鑲邊」。茶香清香撲鼻,入口生津,落喉甘潤且有回甘感覺,是注重滋味和香味的茶葉。其耐泡、耐貯存、具香沈、味醇之特色。

凍頂烏龍茶沖泡方式

其沖泡方法,首先茶壺以滾水燙溫後,放入約1/3茶壺滾水沖下。1~3泡約50秒,4~6泡約1~1分半鐘,7、8泡約2分鐘。茶壺以陶質為宜,越小越好,更能保持香味。一回茶可連泡七、八回。沖泡後,茶湯金黃,偏琥珀色,帶熟果香或濃花香,味醇甘潤,喉韻回甘十足,帶明顯焙火韻味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