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柵鐵觀音

木柵鐵觀音茶樹是於日據時代,由木柵茶葉公司派茶師張迺妙、張迺乾兄弟遠赴中國大陸取回,種植於木柵茶區,為臺灣最早種植正欉鐵觀音的茶產地。並以鐵觀音製法製成鐵觀音,為區分二者,便稱木柵鐵觀音製成的茶葉為「正欉鐵觀音」。所謂「正欉」便是閩南話「真正」之意,正欉鐵觀音便是「真正的鐵觀音」。
木柵鐵觀音始於大陸,雖製法與安溪鐵觀音類似,但經百年演變已發展出不同的特色。其韻味純厚,帶點弱果酸及桂花香,茶味深具喉性,品嘗後回味深沉。並且正欉鐵觀音與一般鐵觀音的區別為茶樹生態,其橫張枝,葉面折皺,主葉脈不正中,葉邊齒序大小和排列不一,與一般茶葉無相同之處。如此不同的木柵鐵觀音接收台灣的滋養形成截然不同的風格,自然環境條件實在功不可沒。
清光緒年間,木柵茶師張迺妙兄弟受當地茶業公司之派,前往安溪引進純種茶苗,於木柵樟湖山上種植,因此地土質與氣候環境均與安溪原產地相近,故生產良好製茶品質優異。其特殊口味及香氣形成原因為木柵茶區多屬東照山坡,氣候溫和,長年雨水或霧氣滋潤茶樹,木柵地質為褐色或淺紅色泥土和礫石混合,排水性、保濕性、透氣性良好,土壤肥沃,茶樹生長良好,葉質肥厚。木柵茶區海拔高度約為300~350公尺,東西向日照時間長,所以茶葉含單寧及各種成份均高;理論而言,苦澀味會較重;但經傳統高度發酵,二度發酵,文火團揉,中長時間、中高溫焙火,使茶葉苦澀味相對減少。木柵鐵觀音因為受土質、天氣、季節、個人技術影響,木柵鐵觀音茶的香氣與滋味極富變化,因此而深受消費者喜愛。
木柵鐵觀音茶一年可採收4~5次,春茶和冬茶品質最佳,夏秋茶因製茶技術不斷地改進,品質也相當優異。木柵鐵觀音茶屬部份發酵茶,其製法與半球型包種茶類似,惟其特點即是茶葉輕初培未足乾時,將茶葉用方形布塊包裹,揉成球形,並輕輕用手在布包外轉動揉捻,再將布球茶包放入「文火」的焙籠上慢慢烘培,使茶葉形狀曲彎緊結,如此反復進行焙揉,茶中成分藉焙火之溫度轉化其香與味,經多次沖泡仍芳香甘醇而有回韻。鐵觀音茶屬輕萎凋的茶葉,發酵程度約 15~30 %,製程需特別反復進行焙揉,以形成特別的喉韻。長時間布包造就的輕微二度發酵,更使茶葉由花香轉成花果香,並成就鐵觀音無可取代的「石銹味」,也就是俗稱的「觀音韻」或「官韻」。

木柵鐵觀音沖泡方式

泡茶時應注意其高溶解質特性,置茶量以三分之一以下為宜,溫潤泡時間不要太長,第一泡茶水溫約95度,沖泡時間約為20~30 秒,置茶量少時得稍加長時間,第二泡至第五泡則以80~90度開水,約沖泡10~20秒即可,經多次沖泡仍能甘醇回韻。沖泡後湯色橙黃顯紅,味濃而醇厚,微澀中帶甘潤,並有純和弱果酸味,因此品嚐後,入口回甘潤喉,香氣濃郁持久,令人回味無窮。
《Tea界冷知識》─ 木柵鐵觀音與安溪鐵觀音的不同?
在中國早已清一色改為清香型的「綠觀音」,與木柵鐵觀音無論外型、湯色、韻味、葉底等都全然不同。不僅如此,採摘方式也明顯不同,台灣大多為手工採摘,頂多就是為了加快速度而在手指套上刀片罷了。今日安溪則全部以鐮刀「割」下茶菁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