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庭碧螺春

碧螺春屬於綠茶類,已有1000多年歷史。唐陸羽《茶經》"茶之出"中曾提到:「蘇州長州生洞庭山」。古云:「洞庭碧螺春,茶香百里醉。洞庭帝了春長恨,二千年來茶更香。入山無處不飛翠,碧螺春香百里醉」。清未震鈞《茶說》載:「茶以碧蘿(螺)春為上,不易得,則蘇之天池,次則龍井」。上列皆敘述著碧螺春的好,說明它的香、它的品質、它的珍貴。位居中國十大名茶,並由當地茶農描述碧螺春為:「銅絲條,螺旋形,渾身毛,花香果味,鮮爽生津」並以形美、色艷、香高、味醇聞名中外是因源何處呢?
所謂佳境為佳茗之基,地利應當是首選,最先被提出來討論的。眾所皆知提到江蘇省蘇州市便聯想到洞庭湖,而碧螺春產於年平均氣溫15.5~16.5°C,年降雨量1200~1500毫米的太湖洞庭山。故地利由此而生,由於洞庭山分東、西兩山(一為半島一為島嶼),因為太湖水面環繞,水氣豐富導致常年半空霧氣悠悠、空氣濕潤,土壤因而成微酸或酸性。另加上土質鬆軟、氣候溫和,非常適合茶樹生長。優越的環境條件,為碧螺春品質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基礎。
形美、銅絲條、螺旋形、渾身毛 ─
其重點在芽葉揀剔過程,可促使內含物輕度氧化,有利於品質的形成。一般5~9時採,9~15時揀剔,15時~晚上炒製,做到當天採摘,當天炒製,不炒隔夜茶。另一重點在於炒製過程:
《殺青》鍋溫190~200°C,以抖為主雙手翻炒,做到撈淨、抖散、殺勻透、無紅梗、煙焦葉。
《炒揉》鍋溫70~75°C,採用抖、炒、揉三種手法交替進行,隨著水分減少,條索逐漸形成。
《搓團》鍋溫50~60°C,邊炒邊揉搓成團、抖散,反覆多次,搓至條形捲曲,茸毫顯露。
《烘乾》鍋溫30~40°C,採輕揉輕炒手法。當九成乾時攤於桑皮紙上,連紙放在鍋上烘至足乾。
殺青 — 炒揉 — 搓團 — 焙乾。 三個工序在同一鍋內一氣呵成。同時碧螺春亦依照炒製來分等級。分成7級,芽葉隨級別增加逐漸增大,茸毛逐漸減少。炒製鍋溫、投葉量、用力程度,隨級別降低而增加。碧螺春生產季節性強。春分開始採茶,到穀雨採摘結束,前後時間不到一個月。高檔碧螺春,在清明前或清明時節採製,時間更短。
香高、味醇、花香果味、鮮爽生津 ─
洞庭碧螺春產區茶、果間作區。茶樹果木交錯種植。茶樹果樹根脈相通,茶吸果香,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。此令碧螺春茶獨具天然茶香果味,品質優異。

《Tea界冷知識》─洞庭碧螺春該如何保存呢?

碧螺春貯藏條件講究。傳統貯藏方法是紙包,袋裝塊狀石灰,茶、灰間隔放置缸中,加蓋密封吸濕貯藏。隨著科學的發展,近年來亦有採用三層塑料保鮮袋包裝,分層緊紮,隔絕空氣,放在10°C以下貯藏,便能保留其色、香、味猶如新茶,鮮醇爽口。

洞庭碧螺春沖泡方式

而當然要品嚐出洞庭碧螺茶需沖泡得宜,品茗時採用潔淨透明的玻璃杯,先用70~80°C的開水沖後置入茶葉沖泡。投入杯中茶即沉底,清香襲人。飲其味則感味醇、香郁、回甘,舌尖充滿花香及果味的纏繞,其香氣濃郁,滋味鮮醇甘厚,湯色碧綠清澈。獲得三鮮(色、香、味)之稱,果然實至名歸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