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紅袍,為武夷岩茶之極品,是中國名茶中的奇葩,有「茶中狀元」之稱。產自武夷山天心岩,獨特「岩韻」,乃具岩骨花香,具有活、甘、清、香之特徵,久藏不壞。蔡襄《茶錄》曰:「年來春自東南來,建溪先暖冰微開」。范仲淹《鬥茶歌》說到:「溪邊奇茗冠天下,武夷仙人自古栽」。袁枚《隨緣詩話》曰:「嚐盡天下名茶,以武夷山頂所生,沖開白色者為天下第一」。清代乾隆皇帝喝了大紅袍後,曾寫過兩首詩,一首是《雨夜煎茶》,說:「就中武夷品最佳,滋味清和兼骨鯁」,在所有貢茶當中武夷茶是最好的。說到「岩韻」真是不解,究竟其內質蘊藏著多少能量,在武夷茶中脫穎而出。
大紅袍,亦稱大和紅、銹釘子、油根、扁皂角,為武夷岩茶的一種。原產於福建武夷山天心岩九龍窠峭壁上,母樹的數量很少,僅四株。每年根據雨水、產量等因素作限量採摘。即使在最好的年份,茶葉產量也不過幾百克。由於常年生長在岩石間,日照短,多反射光,晝夜溫差大,岩頂終年流有細小甘泉滋潤茶地,更有蘚苔類等有機物質肥養茶株,使得大紅袍天賦不凡的生長環境,孕成出絕佳茶種,使得它的氣韻與滋味有別於其它茶種。生長環境為風化地,即爛石。懸崖上落葉掉下來以後變成腐殖質。提供茶葉不可或缺的資源。
除了生長環境之外,還有一點便是其工藝。如果一個茶葉,它前期的品質再好,若後期的加工工藝略施工夫,味道便截然不同,使品質更加卓越。「岩韻」是武夷巖茶獨有的特徵;「岩韻」的有無取決於茶樹生長環境;「岩韻」的強弱還受到茶樹品種、栽培管理和製作工藝的影響。每年春天,採摘3~4葉開面新梢,經曬青、涼青、做青、炒青、初揉、複炒、複揉、走水焙、簸揀、攤涼、揀剔、複焙、再簸揀、補火而製成。品質特優的「名叢」,各道程序全部由手工操作,以精湛的工藝特制而成。
大紅袍外形條索緊結,色澤綠褐鮮潤,香氣馥郁清高帶有蘭花香,有明顯之岩韻特徵。沖泡時宜用高溫燒製砂壺等硬度高之石壺,用小壺小杯細品慢酌,才能真正品嘗岩茶特有風韻。沖泡後,茶湯金黃明亮,顯蘭香,入口甘醇爽口,頗有回味。沖泡後所留葉片,邊緣微紅,中間色綠,號稱「綠葉紅鑲邊」。這是因為烏龍茶鮮葉采制加工後,留存頗多葉綠素,故呈綠葉,其紅茶色素與蛋白質相結合,形成紅鑲邊。大紅袍很耐沖泡,沖泡七、八次仍有香味,號稱「7泡有餘香」濃厚的香氣和甘甜的滋味留在口腔中久久不散。品飲「大紅袍」茶,必須按「工夫茶」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方式,才能品嘗其真正的韻味。
《Tea界冷知識》─ 雖然大紅袍富含岩韻但該如何品嚐呢?
建議飲法為投茶量約為茶器之三分一左右。茶壺及茶杯用95~100度之沸水沖洗,將茶葉置入壺中,再沖95~100度沸水,將茶葉沖洗一次。第一泡用93~98度開水注入壺內,浸泡5秒,然後注入茶杯享用。第二泡用93度開水,浸泡10秒後享用。第三泡用93度開水,浸泡20秒後享用。如此便可引出岩韻岩味,享受其中之奧妙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